《全球好感度大逆转:中国凭什么首次超越美国?》
一、纽约第五大道的冷清与重庆解放碑的热闹
“这地方怎么这么安静了?”站在纽约第五大道的奢侈品店门口,导游马克忍不住嘀咕。
曾经熙熙攘攘的街道,如今游客寥寥,几家店铺甚至挂出了“清仓甩卖”的牌子。
而在8000公里外的重庆解放碑,法国游客皮埃尔正举着手机直播:“朋友们,看看这里的人气!中国城市的活力简直不可思议!”
这两个看似无关的场景,背后却隐藏着一场全球民意的悄然转向。
2025年6月,一份由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《全球国家好感度调查报告》引爆国际舆论——中国以净好感度+8.8的历史性成绩,首次超越美国(-1.5),成为最受世界欢迎的主要国家。
更惊人的是,年初还有29个国家更亲美,而到四月,这个数字骤降至13个。
二、从“技术封锁”到“全球下载榜第一”
“他们越封锁,我们越突破。”深圳南山区的一家科技公司里,工程师小李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笑道。
屏幕上显示,中国研发的DeepSeek大模型上线三个月,便冲上全球AI工具下载量榜首,用户覆盖欧美、东南亚甚至非洲。
这一幕恰似中国应对全球竞争的缩影。
当美国挥舞“技术脱钩”大棒时,中国选择用实打实的创新回应。
2024年,中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突破2.8%,半导体自给率从2018年的15%跃升至42%。
就连一向挑剔的《经济学人》也承认:“中国正在从技术追随者变为规则制定者。”
三、中东沙漠里的“中国电”与欧洲工厂的“中国车”
在沙特吉达郊外的光伏电站,当地工人阿卜杜拉指着成片的太阳能板说:“五年前这里只有骆驼,现在我们的电够供应半个城市。”这座由中国企业承建的电站,仅是“一带一路”上千个能源项目之一。
根据世界银行报告,这些项目已帮助760万人摆脱贫困。
而在德国慕尼黑,出租车司机汉斯刚换了一辆比亚迪电动车。
“比本土品牌便宜30%,续航还多100公里。”他耸耸肩,“市场可不管政治,谁的产品好就选谁。”2025年上半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销量同比增长110%,在欧洲市占率突破18%。
四、华盛顿的“关税陷阱”与北京的“开放答卷”
“我们的铝厂快撑不住了!”加拿大温哥华的工厂主詹姆斯在电视采访中控诉。
美国将钢铝关税提高至50%,让盟友成了最大受害者。
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北京大兴机场2025年一季度880万入境旅客的创纪录数据。
“中国正在重新定义全球化。”日内瓦国际贸易中心专家玛丽亚分析道,“当美国筑起贸易壁垒时,中国却通过RCEP(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)降低了14国关税,今年前五个月区域内贸易额逆势增长7.3%。”
五、百年变局中的民心所向
回望1840年,西方列强的炮火轰开了中国国门;185年后,世界用好感度投票给出了新的答案。
这种转变绝非偶然——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伊斯坦布尔高铁通车仪式上说:“有些国家只会给世界开空头支票,而中国交付的是摸得着的轨道和就业岗位。”
或许正如《金融时报》专栏作家拉赫曼所写:“21世纪的中美竞争,本质上是一场发展模式的较量。当‘美国优先’变成‘美国独行’,中国‘人类命运共同体’的叙事正在收获意想不到的共鸣。”
夜幕降临,上海外滩的灯光秀打出“开放共赢”的字样,而华尔街的电子屏仍滚动着“让美国再次伟大”的标语。
两幅画面,恰似这个时代最意味深长的注脚。
佳禾资本-安全配资平台-炒股配资知识网-股票配资合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